引足救经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n zú jiù jīng
基本解释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出处《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暂未找到成语引足救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引足救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各行其是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两者俱贤,各行其是。” |
人言可畏 | 《诗经 郑风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拔刃张弩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张弩。” |
涕泗纵横 | 宋 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非小臣稽古之力,乃陛下好文之心,涕泗纵横,乱于縻绠。” |
如振落叶 | 明·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烟波浩渺 | 唐 崔致远《将归海东巉山春望》:“目极烟波浩渺间,晓鸟飞处认乡关。” |
逞妍斗色 | 《红楼梦》第七九回:“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也都觉摇摇落落,似有追忆故人之态,迥非素常逞妍斗色可比。” |
倾盖如故 | 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
争锋吃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可知是个贱骨头。” |
披襟解带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肥头大耳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
珠连璧合 | 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
死不足惜 | 《宋史·苏洵传》:“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
骥子龙文 | 《南史·张融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
高下其手 |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官制》:“五代以来,诸州马步军虞侯以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之。” |
妙算神机 | 宋·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
小大由之 | 《论语 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小大由之。” |
周而复生 | 西汉·司马迁《史记·律书》:“故曰音始于宫,穷于角;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 |
智穷才尽 | |
寝苫枕土 |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晋书》:“高宗谅暗者,除服而不言,故不云服丧三年,而云谅暗三年,明不复寝苫枕土,以荒大政也。” |
蹈厉发扬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
披头盖脑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
摩厉以需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朱佩茞》:“媳妇有妖胎,会将摩厉以需,毋复聒之使不安静也。” |
装怯作勇 | 鲁迅《坟·“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
嫠不恤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纬,而忧宗周之陨,为将及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