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取月的成语故事


猿猴取月

拼音yuán hóu qǔ yuè

基本解释比喻愚昧无知。也比喻白费力气。

出处宋·黄庭坚《沁园春》词:“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


猿猴取月的典故

传说古代波罗奈城有五百猕猴,有一天五百猕猴游行林中,见树下井中有月亮的倒影,猕猴王就对所有的猕猴说:“今天月亮掉到井里,我们大家得想办法捞出来挂到天上去。”于是这些猴子就在树一只接一只地往井中延伸,结果树枝断,全部落井。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猿猴取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吉光片羽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2回:“祖宗诗文,在旁人观之,不过行云流水,我们后辈视之,吉光片羽,皆金玉珠贝。”
黍离之悲 宋·姜夔《扬州慢·序》:“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白旄黄钺 《尚书 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智欲圆而行欲方,胆欲大而心欲小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张口结舌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直扑无华 罗惇曧《文学源流》:“至于《易》著《文言》,词尚整饰,《书》垂《典》《诰》,尤多叶韵,群言之祖,排偶尤繁,匪日直扑无华,遂称复古也。”
黄毛丫头 钱钟书《围城》:“为了一个黄毛丫头,就那么愤世嫉俗,真是小题大做!”
雕虫小巧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张祜》:“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埋天怨地 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每日在吾庙里,埋天怨地。”
丈夫有泪不轻弹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劚山觅玉 明·吕坤《答孙冢宰立亭论格物第二书》:“如披沙拣金,劚山觅玉,不格到十分真处,怎知到十分至处?”
一沐三渥发
叩天无路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自小女被恶侯抢劫,叩天无路,逢人哭诉。”
西施捧心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上下同心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自成虽然新遭大败,但此人百折不挠,锐意进取,加之重要将领均在,上下同心,亲密无向,又善于整饬军纪,救民之急,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重振旗鼓不难。”
道傍之筑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注:“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兔死犬饥 明·张居正《答两广刘凝斋言贼情军情民情》:“鸟尽弓藏,兔死犬饥,故诸将士多张大贼势者,亦未可尽以为然也。”
谢庭兰玉 晋 裴启《语林》:“谢太傅问诸子侄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生于阶庭耳。’”
束手就困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当群雄奸命之时,烽烟四起,运道梗绝,惟有束手就困耳。”
占风使帆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看人眉来眼去,占风使帆。”
夜不成寐 宋 洪迈《夷坚志 乙志卷八 虔州城楼》:“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见者。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
青眼相加 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发凡言例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遒文壮节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子美》:“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裘文壮节,抑扬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