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依傍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kōng yī bàng
基本解释指在艺术、学术等方面独创而全不摹仿。
出处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第十二章:“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暂未找到成语一空依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空依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改俗迁风 | 《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
流离转徙 |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
通都大邑 |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心平气和 | 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
无精打采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小红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悄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而回;无精打采,自向房内躺着。” |
和蔼可亲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
送货上门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姑且我们认为那个女孩子不值钱,送货上门,以求达到什么目的,可你王纬宇并不是一头种马。” |
舌敝耳聋 |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
议论纷错 | 《后汉书 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
鹰拿燕雀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皂隶似鹰拿燕雀,把吴氏向阶下一摔,正待用刑。” |
莫可究诘 |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宗支荒忽,莫可究诘。” |
作言造语 | 《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
蹈常袭故 | 宋 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
迷迷惑惑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 |
坦然自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
相灭相生 | 汉·荀悦《汉纪·汉成帝纪》:“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 |
入土为安 | 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
拉帮结派 | 《人民日报》1983.2.20:“对于少数人在改革中抵制、怠工、失职渎职;乘机制造思想混乱,拉帮结派,进行非法组织活动……就要严肃处理。” |
心惊胆慑 | 《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怀中履孝,道广德新,合力义亏,仁者心惊胆慑。” |
包打天下 | 《求是》1996年第17期:“这类机构并不影响各个公司、企业实施光彩事业项目,更不能包打天下。” |
银钩玉唾 | 宋·黄庭坚《次韵钱穆父赠松扇》:“银钩玉唾明茧纸,松莲轻凉并送似。” |
三告投杼 |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
老虎屁股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
艴然不悦 | 典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
才艺卓绝 | 汉·桓谭《新论·思慎》:“人虽才艺卓绝,不能悖理成行,逆人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