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里蛔虫的成语故事


肚里蛔虫

拼音dù lǐ huí chóng

基本解释蛔虫因寄生在人的肠胃中,故用以比喻对别人的心里活动知道得十分清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你是你爹肚里蛔虫。”


暂未找到成语肚里蛔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肚里蛔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又红又专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努力同工农兵相结合,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从事的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成绩……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徒读父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报仇雪恨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畏葸不前 《清史稿 高宗纪二》:“丁卯,以扈从行困畏葸不前,褫丰安公爵、田国思侯爵,阿里衮罢领侍卫内大臣。”
高凤自秽
自出机杼 北齐 魏收《魏书 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骨肉至亲 《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须髯如戟 《南史 褚彦回传》:“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
果如所料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梅圣俞》:“始,上怒未已,两府窃以曰:‘必重贬介,则彦博不安;彦博去,即吾属递迁矣。’既而,果如所料。”
不知疼痒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六回:“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办!”
心挂两头 元·高明《琵琶记·再报佳期》:“媒婆,我去也不妨,只是一心挂两头,如何是好。”
质非文是 汉 扬雄《法言 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人地生疏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披露腹心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
河汉江淮 明·黄叔初《端正好·寿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准绳规矩,养成的河汉江淮。”
山积波委 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三卷:“后邀钜货于楼,山积波委,岁入万计。”
舞榭歌楼 宋 沈唐《望海潮》词:“松偃旧亭,城高故国,空余舞榭歌楼。”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待强巴劫深宅大院,怎知道摧折了舞榭歌楼?”
传道授业 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碧鬟红袖
跷蹊作怪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因这封简帖儿,变出一本跷蹊作怪底小说来。”
虚惊一场 王朔《痴人》:“我坚信我会被稠密的气流托住,托不住也会在坠落过程中倏地醒来,在床上虚惊一场。”
单文孤证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考服虔之说,又与俗符,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
执一而论 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
穷源推本 明·沈鲸《双珠记·卖儿系珠》:“明珠悬项,穷源推本应根究。”
有为有守 《尚书·洪范》:“凡厥庶民,有猷有为有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