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发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jué rú fà
基本解释绝:断。形容局势危急。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燕刺王刘旦传》:“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不绝如发。”
暂未找到成语不绝如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绝如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能说会道 | 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
风趣横生 | 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
素不相能 | 《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栾桓子娶于范宣子,生怀子,范鞅以其亡也,怨栾氏,故与栾盈为公族大夫而不相能。《后汉书 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察察而明 | 《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 《宋史·晏敦复传》:“况吾姜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 |
寸辖制轮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
丰富多采 | 秦牧《艺海拾贝 “果王”的美号》:“而在具体主题、内容、体裁、手法上,却完全可以是丰富多采的。” |
燃糠自照 | 《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燃糠自照。” |
乱扣帽子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你乱扣帽子。” |
假道灭虢 | 《左传 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
闺英闱秀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 |
口多食寡 | 唐·韩愈《答胡生书》:“愈不善自谋,口多而食寡。” |
安于所习 | 明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人情安于所习,故虽至美,亦以至恶掩也。” |
进贤黜奸 | 明·郑晓《今言》第四卷:“优厘大开离照,独运乾刚,进贤黜奸,明令赏罚。” |
阴灵不散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9回:“想是他的阴灵不散,你们到前厅烧张纸儿。” |
运拙时乖 |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五折:“也是我运拙时乖,舍死的尽心儿奈。”元·王德信《四块玉》套曲:“莫不是你缘薄,都一般运拙时乖。” |
玉树盈阶 | 清·张岱《孙忠烈公世乘序》:“五世后且玉树盈阶,方兴未艾。” |
掩耳盗锺 | |
跣足科头 | 《史记 张仪列传》:“虎贲之士跿跔科头。《新五代史 王彦章传》:“彦章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
鱼龙百变 |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譬其毫翰,则风雨争飞;论其文采,则鱼龙百变。” |
终日而思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涣然冰释 |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 |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春秋·齐·管仲《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兵销革偃 | 前蜀 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垂回凶度厄之慈,开辍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
原隰衍沃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