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在兹的成语故事


念兹在兹

拼音niàn zī zài zī

基本解释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出处《尚书 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暂未找到成语念兹在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念兹在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名目繁多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还有学生卫兵,女子精武军,及男女赤十字会,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头破血流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依山傍水 宋·叶適《安集两淮申省状》:“奔迸渡江求活者几二十万家,而依山傍水相保聚以自固者亦几二十万家。”
直壮曲老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之乎?”
面面俱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只有单道台却做了一个面面俱圆:抚台见面夸奖他,说了能办事;领事心上也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见了抚台亦很替他说好话;至于绅衿一面,一直当他是回护百姓的,更不消说得了。”
云龙井蛙 清·周鲁《类书纂要》:“云龙喻贵,井蛙喻贱。”
一笔抹煞 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与方法》:“可是对于他们在某一个时候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老绩,我们现在是不该一笔抹煞的。”
半死不活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为山止篑 语出《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折桂攀蟾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鳌手。”
负材任气 《南史·陈宜黄侯慧纪传》:“涉猎书史,负材任气。”
赏罚黜陟 《晋书·挚虞传》:“赏罚黜陟,岂或有不得其所者乎?”
以微知着 宋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不知权变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故虽有诚信之心,不知权变,危亡之道也。”
装痴做疯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0卷:“吾故意装痴做疯,教他不识咱真相。”
康哉之歌 《尚书·益稷》:“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刁钻促狭
捉奸捉双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况且‘捉奸捉双’,我和你又无实迹凭据,随他说长道短。”
翻陈出新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四卷:“题古迹能翻陈出新最妙。”
言者不知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东央西告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
好奇尚异
风萍浪迹 柔石《二月》:“萧涧秋在这六年之中,风萍浪迹,跑过中国底大部分的疆土。”
不追既往 清 林则徐《谕各国商人呈缴烟土稿》:“闻该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谕,已来者尽数呈缴,未来者断绝不来,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簟纹如水 宋·苏轼《南堂五首》:“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 宋·辛弃疾《御街行》:“纱厨如舞,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