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兹在兹的成语故事


念兹在兹

拼音niàn zī zài zī

基本解释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出处《尚书 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暂未找到成语念兹在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念兹在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草木知威 《新唐书 张万福传》:“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
纵横天下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黄巢纵横天下,朝中文武并不以社稷为重。”
贯彻始终 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日积月累 《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转盼流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越发横波入鬓,转盼流光。”
正名责实 宋·岳飞《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龙泉太阿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不着边际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压肩叠背 《水浒传》第四十回:“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叠背,何止一二千人。”
死灰槁木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晋·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晖光日新 《隶释 汉度尚碑》:“令闻弥崇,晖光日新。”
蹈人旧辙 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以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
燕安酖毒
缄口不言 《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知恩报恩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掩家里有信行,知恩报恩。”
止戈之武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
镂金错彩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中:“谢诗如芙蓉出水,颜如错彩镂金。”
魂丧神夺 清·无名氏《燕京杂记》:“妖态艳妆,逾于秦楼楚馆,初入都者,莫不魂丧神夺。”
东床娇客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东海龙神差老僧来做媒,招你为东床娇客。”
单孑独立
革故立新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宽厚出名的,讲究忠信。是一个励精图治,革故立新的单于。”
趁哄打劫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山洞而去。”
正中己怀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夏婆子听了,正中己怀,忙问:‘因什么事?’”
白日青天 宋 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家墨,白日青天横紫蜺。”
沂水舞雩 语出《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