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天之力的成语故事

拼音huí tiān zhī lì
基本解释回天:能够扭转难以挽回的局势。原指论证有力;能挽回局势;现比喻力量巨大;能挽回很难挽回的局势。
出处《新唐书 张玄素传》:“张公论事,有回天之力,可谓仁人之言哉。”
回天之力的典故
公元630年,唐太宗下诏重修洛阳宫乾阳殿,张玄素认为此举不当,就上书力陈不妥。唐太宗接受规劝就立即下令停建,并赐给他彩绸200匹,表彰他的直言劝谏。魏征听说此事后,赞叹张玄素的话真是有回天之力,是仁人之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回天之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说雨谈云 | 元·汤式《赏花时·送友人观光》套曲:“弄柳拈花手倦抬,说雨谈云口倦开,须发已斑白,风流顿改。” |
枉曲直凑 | |
死去活来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 |
朝不保夕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
塞狗洞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我有三万银子,我大八成的道台都可捐得了。我为什么拿钱塞狗洞!” |
哽哽咽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 |
横倒竖卧 |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满院横倒竖卧七长八短的一地死和尚。” |
心高气硬 | 明·王錂《春芜记·反目》:“你平日里心高气硬,笑伊家今日无计谋生!” |
高掌远跖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
好谋无断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转眼之间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葛衣记 荐之知信》:“无端平地起波涛,转眼之间忘久要。” |
顷刻之间 | 《旧五代史·周书·太祖记》:“纷纭而逼胁愈间,顷刻之间,安危莫保。” |
传为笑柄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男家埋怨他办事无首尾,女家骂他占骗……合城传为笑柄。” |
人心难测 | 《史记·淮阴侯列传》:“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此二人相与,天下至欢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 |
四海皆兄弟 | 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
顾小失大 | 汉·焦赣《易林·贲之蒙》:“戴盆望天,不见星辰,顾小失大,福逃墙外。” |
洞悉其奸 |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
避其锐气 |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夸州兼郡 | 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
整甲缮兵 | 《宋书·何承天传》:“斥候之郊,非耕牧之所;转战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虽时有古今,保民全境,不出此途。” |
背信负义 | 郭沫若《笑早者,祸哉》:“我根本就没有料到,希特勒竟发狂到这样的地步,在一年以前就背信负义,开始去侵犯苏联。” |
生荣死衰 | 《论语 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
恕我冒昧 |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恕我冒昧,满小姐,听说在共军之中你有位未婚夫。” |
舞文巧诋 |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 |
责重山岳 | 南朝·梁·任后《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臣知不惬,物谁谓宜,但命轻鸿毛,责重山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