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颈举踵的成语故事


延颈举踵

拼音yán jǐng jǔ zhǒng

基本解释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暂未找到成语延颈举踵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延颈举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宋 洪迈《容斋续笔 萧何绐韩信》:“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保护伞 张平《抉择》:“你都只能乖乖地听他们的指挥,做他们的保护伞和代言人。”
鼻青眼紫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急管繁弦 唐 白居易《忆旧游》:“修娥慢脸灯下醉,急管繁弦头上催。”
看人下菜碟儿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回:“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
自今而后
章决句断 战国·宋·屈原《楚辞·天问叙》:“今则稽之旧章,合之经传,以相发明,为了符验,章决句断,事事可晓,俾后学者永无疑焉。”
先忧后乐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愚不灵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
半吐半露 《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畏头畏尾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5回:“除了朝廷治罪,没有砍头的,你不必畏头畏尾。”
一刹那间 陶铸《松树的风格》:“就是在他们临牺牲的一刹那间,他们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和祖国甚至全世界的将来。”
喉焦唇干 汉·焦延寿《易林》第13卷:“龙马上山,焦无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
东抹西涂 清·龚自珍《金缕曲·沈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只东抹西涂还肯。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
目瞪口哆 宋·洪迈《夷坚丁志·荆山客邸》:“翻揭席荐,无所见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复言。”
群情鼎沸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忽遘此变,群情鼎沸,副总统及各督军、省长,驰电督责。”
簪蒿席草 《东观汉记·杜林传》:“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海沸江翻 明 无名氏《那吒三变》第四折:“怒时节海沸江翻,恼时节天昏地惨。”
濮上之音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传为佳话 《公羊传 闵公二年》:“鲁人至今以为美谈。
牢不可拔 宋·郑褒《原祭》:“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碎身糜躯 汉·贾谊《新书·谕诚》:“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
插科使砌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
颐神养气 金·马钰《满庭芳》词:“蓬头垢面,秘奥埋名。颐神养气忘形。”
諠客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