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家之狗的成语故事


丧家之狗

拼音sàng jiā zhī gǒu

基本解释失去靠山,无家可归者或丧失了主子、惶张惊恐,无处投奔者。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丧家之狗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讲学,因孔子是保守派,与当时诸侯争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丧家之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木本水源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
薪贵于桂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偶一为之 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足衣足食 《敦煌变文集 丑女缘起》:“我佛当日为救门徒六道轮回,犹如舟船,般运众生,达于彼岸。此时总得见佛,今世足衣足食。”
瘦骨零丁 《中国民间故事选·老爷和奴才》:“牧人看见奶牛瘦骨零丁的样子,很生气。”
不识抬举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树欲静而风不停 《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男唱女随 《孔丛子 嘉言》:“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
虚废词说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废词说。”
家成业就 《红楼梦》第十九回:“如今爹虽没了,你们却又整理的家成业就,复了元气。”
迭嶂层峦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迭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
水过鸭背
羊入虎口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齿如编贝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况对扬。屋瓦自惊天滓,丹毫圆折露华瀼。”
一言半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公子列传》:“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攀云追月 三国·魏·曹植《苦思行》诗:“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
通时达变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齿牙为猾 《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云屯雾散 《隋书·梁叡传》:“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可望不可及 王朔《橡皮人》:“锦绣之地远去,虽历历在目可望不可及。”
波谲云诡 汉 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嶉而成观。”
虚声恫吓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8章:“张勋所谓‘谁敢造反我就去打谁’的一句豪语,不过虚声恫吓,他未尝不知道他的辫子军……并不善于冲锋陷阵。”
出凡入胜 《雍熙乐府 第三卷 端正好(我恰才出尘寰)》:“点化的长生出凡入胜,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渔经猎史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2卷:“进士王壡,渔经猎史之士也。”
继绝存亡 《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公羊传·僖公十七年》:“桓公尝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子为之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