凫鹤从方的成语故事

拼音fú hè cóng fāng
基本解释指野鸭和鹤各从其所属的品类。比喻顺其自然行事。
出处《宋书·孔觊传》:“伏愿天明照其心请,乞改今局,授以闲曹,则凫鹤从方,所忧去矣。”
暂未找到成语凫鹤从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凫鹤从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潦原浸天 | 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四》:“以龙宫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区区。” |
释生取义 | """《三国志 魏志 齐王芳传达室》:“[郭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袆,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 |
明鼓而攻之 | 《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远亲不如近邻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 |
引颈受戮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
神机妙算 | 宋 赵佶《念奴娇》:“妙算神机,须信道,国手都无勍敌。” |
流水朝宗 | 《诗·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
研核是非 | 汉·张衡《东京赋》:“温故知新,研核是非。” |
卑躬屈节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
搜根剔齿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只恨黄文炳那厮搜根剔齿,几番唆毒,要害我们。” |
物至则反 | 西汉·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 |
形销骨立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
三头八臂 |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
日坐愁城 | 宋·范成大《次韵代答刘文潜》诗:“一曲红窗声里怨,如今分作两愁城。” |
虎背熊腰 |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
冲昏头脑 |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
日不移影 | 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三折:“自到都下,撺过卷子。小官日不移影,应对万言,圣人大喜。” |
杀一警百 | 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斩草除根,杀一警百,这正是根本的办法。” |
双足重茧 | 《淮南子 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
忠不避危 | 《晏子》:“忠不避危,爱无恶言。” |
季孟之间 |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 |
高情迈俗 |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唐》:“野逸不群,高情迈俗,张藻之亚也。” |
手到擒来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八戒忍不住高声叫道:‘那里用甚么人马!又那里管甚么时辰!趁如今酒醉饭饱,我共师兄去,手到擒来!’” |
单见浅闻 |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四:“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 |
腹中鳞甲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