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置褒贬的成语故事

拼音bù zhì bāo biǎn
基本解释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2回:“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暂未找到成语不置褒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置褒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开门见山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力不能支 | 隋 王通《文中子 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
善刀而藏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误入歧途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可日渐精进,不致误入歧途。” |
守株待兔 | 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
不堪回首 | 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令人吃惊 | 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以耳代目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
慷慨陈词 | 宋 陆九渊《荆国文公祠堂记》:“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
恶人自有恶人磨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 《汉书 枚乘传》:“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晋书 苻坚载记上》:“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
一锅端 | 李晓明《平原枪声》:“不要说一个毛孩子,就是三两排人我也可以给他一锅端了!” |
外亲内疏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
福星高照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保管你这一瞧,就抵得个福星高照。” |
穷通得失 | 清·胡泉《<聊斋志异>续题》:“快平生,穷通得失,悲欢笑骂假荒唐。” |
神色自若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相贬笑。” |
东阁待贤 |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弘传》:“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 |
置而不问 | 宋·苏轼《汉文帝之行事有可疑者三》:“上林令吏之不材,而虎圈啬夫,才之过人者也,才者遗而不录,不才者置而不问,则事之不废坏者有几?” |
震古铄今 | 清·谭嗣同《仁学》四六:“美释黑奴而封之……称震古铄今之仁政焉。” |
赤心奉国 | 《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莫不赤心奉国,忠孝全身。” |
万家之侯 |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
乡规民约 | |
乘坚策肥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乘坚策肥,履丝曳缟。” |
矜贫救厄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
攀今掉古 |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更兼他腹中全无滴墨,纸上难成片语,偏好攀今掉古,卖弄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