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获至珍的成语故事

拼音rú huò zhì zhēn
基本解释见“如获至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那薛蟠得了宝蟾,如获至珍,一概都置之不顾。”
暂未找到成语如获至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如获至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吠影吠声 | 清 梁启超《管子传》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无之,乃反吠影吠声。” |
人情之常 | 宋 司马光《应诏论体要》:“凡用一人,必或以为贤,或以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 |
融融泄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霞举飞升 | |
扪虱而言 | 唐·房玄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
饮河满腹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
丛轻折轴 |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臣身远与寡,莫为之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 |
九行八业 | 顾笑言《你在想什么》:“矿山是除了神话中的仙境之外,最令人神往的去处,而三教九流,九行八业之中,矿工是最崇高的职业。” |
阿谀谄佞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
迂怪不经 | 《隋书·王劭传》:“劭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勒,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 |
杨柳宫眉 | 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
汪洋恣肆 | 唐·柳宗元《直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明·归有光《与潘子实书》:“听其言汪洋恣肆,而实无所折衷,此今世之通患也。” |
捉衿露肘 | 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 |
千枝万叶 | 西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辟若伐树而引其本,千枝万叶,则莫得弗从也。” |
淆乱视听 | 《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语,或写匿名文书,害正党邪,淆乱视听。” |
纳污藏疾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刀笔之吏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
遭际时会 |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一:“厥后遭际时会,擢授京尹。” |
求名责实 | 唐·刘知畿《史通·本纪》:“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 |
千条万缕 | 宋·欧阳修《渔家傲》词之十:“天与多情丝一把,谁厮惹,千条万缕萦心下。” |
喜怒哀惧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凡例》:“艺之兵诗医算,情之喜怒哀惧。” |
当家立纪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这娘子今年不上二十五六岁,生的长挑身材,一表人物,打扮起来就是个灯人儿。风流俊俏,百伶百俐,当家立纪、针指女工、双陆棋子,不消说。” |
一痴一醒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其为结僮之时,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 |
闭口不谈 | 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
颓垣断堑 | 宋欧阳修《真州东园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