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风流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dài fēng liú
基本解释风流:本指举止潇洒;富有才华。也泛指有功绩而富有文采。形容杰出的;为当时所景仰的人物。
出处唐 杜甫《哭李常侍铎》:“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
暂未找到成语一代风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代风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浑然一体 |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 |
急功近利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马耳春风 |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
时乖命蹇 | 元 白仁甫《墙头马上》:“早是抱闲怨,时乖运蹇。” |
袅袅娜娜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一回:“那簇人歇下轿,养娘扶女子出了轿,径望艮岳门内,袅袅娜娜,妖妖娆娆走进去。”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正自没个消息,忽见松阴下,有一女子,手折了一枝香兰,袅袅娜娜而来。” |
盈盈在目 | 清·俞樾《楚士吕凤梧》:“于舟中见一女子,美而艳,来桡去楫,一瞬即过,然思之盈盈在目也。” |
没上没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6回:“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
计日程功 |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
百炼之钢 | 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
皓齿明眸 | 唐 杜甫《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安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
不见棺材不落泪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
骤雨暴风 | 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
多管闲事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
地广人众 |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 |
痛痒相关 | 明 杨士聪《玉堂荟记》下卷:“外而督抚,内而各部,无一刻不痛痒相关,凡奏书所不能及者。” |
囊括无遗 | 明·冯惟敏《仙桂引》:“喜则喜空洞能容,为则为囊括无遗。” |
言之凿凿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
道合志同 |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消愁解闷 |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云]我不和你撒赖撒痴的,断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 |
槌仁提义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周方槌仁提义,废礼绝乐,欲以一人私臆,扫百代名教而空之。” |
习非成俗 |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杯觞路酌,弦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 |
掷杖成龙 |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
欲取姑与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必由之地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
一倡一和 |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