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不竭的成语故事

拼音tāo tāo bù jié
基本解释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出处《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二·积善歌》:“饮福受胙,舞降歌迎,滔滔不竭,洪惟水行。”
滔滔不竭的典故
唐朝时期,中书侍郎张九龄负责吏部选拔人才,他主张不循资格用人,设十道采访使,受到皇帝的赞许。他不但能很好地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而且是有才的诗人。他能言善辩,每当谈论经书时总是滔滔不绝,像下阪走丸一样毫无阻碍。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滔滔不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
鬼门关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5回:“那知越吃越离‘鬼门关’近,这样治病,无怪又生出斗殴的事来。” |
指日可下 | 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故臣以为兵出沐阳,则山东指日可下。” |
悬鹑百结 | 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悬鹑百结,知命不忧。” |
承上启下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故君子戒慎”唐 孔颖达疏:“故,承上启下之辞。”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百废俱举 | 《续资治通鉴 宋理宗绍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楼橹雉堞,增置器械,教习牌手,申严军律……居数月,百废俱举。” |
长久之计 | 《战国策 赵策》:“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汉书 元帝纪》:“东垂被虐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长久之计。 |
亡羊得牛 | 《淮南子·说山训》:“亡羊而得牛,则莫不利失也。” |
好谋无断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骗口张舌 |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你道是同心共胆,还待要骗口张舌,我只问你三回两歇,怎送的我二足双瘸!” |
焚膏继晷 |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际地蟠天 | 庄周《庄子 刻意》:“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
无適无莫 | |
一败如水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第一时期,富农耳里听得的是所谓江西一败如水,蒋介石打伤了脚,坐飞机回广东去了。” |
应时对景 | 清·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应时对景,我们各贺一杯,你再说飞觞吧。” |
日不移晷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宁朝。” |
一语双关 | 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
毒手尊拳 | 《旧五代史 唐书 李袭吉传》:“毒手尊拳,交相于暮夜;金戈铁马,蹂躏于明时。” |
神魂荡飏 | |
济世匡时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
心长发短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
七生七死 | |
负土成坟 | 《后汉书·醒荣传》:“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 |
汝南晨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