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官挟势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guān jiā shì
基本解释倚仗官府的权势。
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你说领着省事,掌着军权,居着高位,又道会亲处倚官挟势。”元·武汉臣《玉壶春》第四折:“从公道,依正理,怎做得倚官挟势。”
暂未找到成语倚官挟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倚官挟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丁公凿井 | 汉 王充《论衡 书虚》:“俗传言曰,丁公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千叮咛,万嘱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宝二夜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的,我们自然有道理!” |
其验如响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赵鹿泉前辈有一符,传自明代。曰:‘高行真人精练刚气之所化也。试之,其验如响。’” |
风尘外物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
停妻再娶 | 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员外,你不回家来,原来在这里,做个停妻再娶妻。我和你见官去。” |
年经国纬 | |
窥涉百家 | 汉·王充《论衡·薄葬》:“通人知士,虽博览古今,窥涉百家,条入叩贯,不能宙知。” |
涓滴不遗 | 唐 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
才薄智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某才薄智浅,不称其职。” |
附骥名彰 |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
道道地地 | 陈立德《前驱》:“虽然号称是留过洋的博士,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上海小开,连点商人的本事也没有。” |
注玄尚白 |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 丹青》:“斯文千古之不附也,注玄尚白,其功孰与京哉!” |
发奋为雄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虽处布衣而以天下为己任,此其人必能发奋为雄,卓异自立。” |
飘风过耳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任你说得舌敝唇穿,也只当做飘风过耳。” |
守先待后 |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夫以程朱之贤,即不表章《大学》,而循循焉惟孔孟之从,必可守先待后,为一代大儒无疑也。” |
菩萨心肠 | 《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吾弟以恩报仇,实是菩萨心肠。” |
猿惊鹤怨 | 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诗:“猿惊鹤怨草三尺,楚尾吴头天一方。” |
桂楫兰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船上又有各种盆景,珠帘绣幕,桂楫兰桡,自不必说了。” |
拆牌道字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
贫嘴恶舌 |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
杜门绝客 | 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委蛇》:“韩世忠既罢,杜门绝客,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奚童,纵酒西湖以自乐。” |
行流散徙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
独坐愁城 | 汉·李陵《答苏武书》:“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
目若悬珠 | 《汉书 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
手不辍卷 | 《梁书·杨公则传》:“性好学,虽居军旅,手不辍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