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风气的成语故事


林下风气

拼音lín xià fēng qì

基本解释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暂未找到成语林下风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林下风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报雠雪恨 元 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存得堂堂七尺身,也不敢望遂风云,报雠雪恨。”
不识泰山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根株附丽 明·唐顺之《与周约庵中丞论项守》:“又自罗翁当国,为缙绅所辐辏,而永嘉之人根株附丽,攫美官鼓声势者尤众。”
浅闻小见 明·王守仁《尊经阁记》:“习训诂,传记诵,没溺于浅闻小见,以涂天下之耳目。”
功不成,名不就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若是老爷就是这样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时候,老爷说奴才没有良心……不告诉老爷。”
壁立千仞 晋 张载《剑阁铭》:“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所向风靡 《晋书·王浚传》:“臣自达巴丘,所向风靡。”
掷果潘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夺席谈经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戴凭传》:“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余席。”
蛾眉皓齿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
附膻逐腥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8回:“我们清白门第,断不至于设招权倚势之心,那无知小人,便看得咱家是附膻逐腥之地。”
词严义密 《剪灯馀话·幔亭遇仙录》:“宋朝诸儒所述,皆明白正大,词严义密,无馀蕴。”
丹青不渝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李善注:“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朝兢夕惕 宋·朱熹《戊申封事》:“尚当朝兢夕惕,居安虑危,而不可以少怠。”
当头对面
一晦一明 《庄子·田子方》:“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淮南子·兵略训》:“一晦一明,孰知其端绪。”
布天盖地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八:“雪越下越紧,布天盖地,一片茫茫。”又第二部二六:“胜仗是不小,俘虏布天盖地,搁火车拉呀。”
垂暮之年 宋 张元干《庐川词 醉落魄》:“年华垂暮犹离索。
化及豚鱼 语出《易·中孚》:“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扇枕温被 《晋书 王延传》:“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石火风烛 唐·黄滔《祭宋员外》:“石火风烛,惊波逝水,诚修短之无改矣,奈痛伤之有等焉。”
自取其殃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也终防别生事故,休迟缓自取其殃。”
餐霞漱瀣 景耀月《长歌行》:“餐霞漱瀣寿千秋,世不求仙何所由。”
佶屈聱口 郭沫若《王阳明礼赞》:“佶屈聱口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急脉缓受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