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暇给的成语故事

拼音rì bù xiá jǐ
基本解释暇:空闲;给:丰足;够。每天都没有一点空闲。形容非常繁忙。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封禅书》:“ 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
日不暇给的典故
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他把全国分封给有战功的人,封他为诸侯。废除秦朝的各种旧制,命丞相萧何制订国家根本大法《九章律》,让韩信制订军法,让大夫陆贾负责制订礼制,他每天忙得一点空闲时间都没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日不暇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费吹灰之力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锐不可当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 |
旧燕归巢 | 明·顾大典《青衫记·裴兴归衙》:“似旧燕归巢,双语檐前。” |
彩衣娱亲 | 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
玉树临风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
三顾草庐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
死皮赖脸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还亏是我呢,要是别的,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两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儿呢。” |
屯粮积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去有山,名天荡山,山中乃曹操屯粮积草之地。” |
白头相并 | 明 冯梦龙《挂枝儿 木梳》:“木梳儿,我爱你齿牙干净……向妆台设个誓:愿得白头相并!” |
醉酒饱德 | 《诗经 大雅 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
奇正相生 | 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势》:“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
翻然改图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宰哉!” |
贫穷潦倒 | |
嘻皮涎脸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糖葫芦嘻皮涎脸的答道:‘我不到你那里去,我到我相好的家里去!’” |
咸嘴淡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
星灭光离 | 晋·傅玄《昔思君篇》:“昔君与我兮金石无亏,今君与我兮星灭光离。” |
任人唯贤 | 《尚书 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
为富不仁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
自我表现 | 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他主张诗的本职专在抒情,在自我表现,诗人的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 |
徇公忘己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夺范纯仁谥忠宣议》:“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 |
蕙心纨质 |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
豪杰英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家住浔阳江浦上,最称豪杰英雄。” |
泼水难收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卷:“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
分朋引类 | 清·昭槤《啸亭杂录·不喜朋党》:“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
治兵以信 | 《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