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致知格物致知格物的意思
zhìzhī

致知格物



致知格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出处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基础信息

拼音zhì zhī gé wù

注音ㄓˋ ㄓ ㄍㄜˊ ㄨˋ

感情致知格物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格物致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致知格物的意思解释、致知格物是什么意思由文户修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白费心机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尾生之信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断断续续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屈指一算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万无一失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喔咿儒睨 儒睨:强笑的样子。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公姑:公婆。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粗制滥造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不置可否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珠玉之论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断织劝学 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
形影相随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望尘靡及 见“望尘莫及”。
流风馀俗 遗留的风气、习俗。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缘:缘分。有缘分的人即使相隔千里,也会相聚在一起。没有缘分的人即使面对面走过,也聚不到一块。
迷迷糊糊 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使浑浊不清。
无恶不作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同功一体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惊惶失措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足履实地 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独占鳌头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海鳖。旧时皇宫的殿门前台阶中间刻有飞龙及巨鳌的浮雕;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状元跪在前面;正好是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原指科举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