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闾望切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lǘ wàng qiē
基本解释闾:古代里巷的门。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闾而望”、“倚门而望”、“倚门倚闾”、“倚门之望”、“倚门而望”、“倚闾之思”。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亲老多病,倚闾望切,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
暂未找到成语倚闾望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倚闾望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 成语 | 历史出处 |
|---|---|
| 犁牛之子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
| 纸醉金迷 | 宋 陶穀《清异录 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 人寿年丰 | 南朝 梁 萧统《文选 潘岳<藉田赋>》:“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丰。” |
| 兴波作浪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7回:“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 |
| 死生荣辱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论威》:“死生荣辱之道一,则三军之士可使一心矣。” |
| 以汤沃雪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若以水灭火,若以汤沃雪,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 |
| 自成一家 | 唐 刘知几《史通 载言》:“又诗人之什,自成一家,故风雅比兴,非三传所取。” |
| 夭桃秾李 |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
| 目断魂消 |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
| 思患预防 | 《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
| 于今为烈 | 鲁迅《华盖集 论辩的魂灵》:“党同伐异之风,于今为烈。” |
| 知心可腹 | 元·王晔《折桂令·问黄肇》曲:“怕不你身上知心可腹,争知他根前似水如鱼。” |
| 曳尾涂中 | 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 左券之操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
| 五讲四美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满面通红地后躲,左右张望:‘别别,五讲四美。’” |
| 百动不如一静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你去了,我又寻思,百动不如一静的。” |
| 逞强好胜 | 杨朔《北线》十五:“自从那天诉苦以后,林四牙的思想一咬破口,狡猾变成机警,但总有点逞强好胜,不大服人。” |
| 傀儡登场 | 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亲日派大资产阶级早日彻底投降日本,准备傀儡登场。” |
| 图为不轨 | 《会稽典录》:“休未至,涁欲入宫,图为不轨,召见官会议,皆惶怖失色,徒唯唯而已。” |
| 齿少心锐 | 唐·柳宗元《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宗元曩者齿少心锐,径行高步,不知道之艰以陷于大厄。” |
| 管窥之见 | 《魏书·魏收传》:“仰恃皇造宿眷之隆,敢陈愚昧管窥之见。” |
| 昼日昼夜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都要我写字、做诗,还有那分了题、限了韵来要求教的。昼日昼夜打发不清。” |
| 杜渐除微 |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 |
| 即小见大 | 鲁迅《热风·即小见大》:“即小见大,我于是竟悟出一件长久不解的事来。” |
| 行监坐守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着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着你迤逗的胡行乱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