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我心的成语故事

拼音xiān dé wǒ xīn
基本解释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出处《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暂未找到成语先得我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先得我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加官进爵 |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
十之八九 | 《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今天下之势,归韦温的十之八九。” |
珠光宝气 | 清 漱六山房《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 |
千乘之国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
心照情交 | 南朝·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心照情交,流言靡惑。” |
不可轻视 | 邓小平《根据地建设与群众运动》:“这些发展的政治意义是丝毫不可轻视的。” |
泰山之安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以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 |
离析分崩 | 郭沫若《新华颂·顶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个的侵略阵营已经开始着离析分崩。” |
活现眼 | |
鹬蚌相斗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要之蛮触相争,原无关于轻重,鹬蚌相斗,要自互有损伤。” |
生死永别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呜呼公瑾,生死永别。” |
马如游龙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
破瓜年纪 | 清·翟灏《通俗编·妇女》:“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
月里嫦娥 |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姐姐是月里嫦娥。” |
挥剑成河 | 元·无名氏《庞掠四郡》第二折:“为上将者,挥剑成河,撒豆成兵。” |
因敌取资 | 《北史 燕凤传》:“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
后巷前街 | 元·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那厮每走遍了后巷前街,几曾冲州撞府!” |
矜矜业业 | 晋·陈寿《三国志·高堂隆传》:“是以古先哲王,畏上天之明命,循阴阳之逆顺,矜矜业业,惟恐有违。” |
眼想心思 | 唐·无名氏《杂词》:“眼想心思梦里惊,无人知我此时情。” |
一语成谶 | |
燕约莺期 | 元·昊昌龄《张天师》第二折:“等、等、等,则待要喜孜孜赴燕约莺期。” |
行眠立盹 |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休,休,枉笑杀凌烟阁上人。” |
百折不移 | 明 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即其可名状者言之,则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
多收并畜 | 明·李东阳《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董子称王者以教化为大务,盖天下之人才风俗皆于是关焉,州庠党序多收并畜,不能当百一之选。” |
诈痴不颠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