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故蹈常的成语故事


袭故蹈常

拼音xí gù dǎo cháng

基本解释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出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袭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暂未找到成语袭故蹈常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袭故蹈常)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经明行修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援笔立就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6卷:“华安不假思索,援笔立就,手捧所作呈上。”
径情直行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每下愈况 庄周《庄子 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马革裹尸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士可杀不可辱 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你争我夺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这些富贵公子,你争我夺,依了张家,违了李家。”
齿牙馀慧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杨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馀慧,而必以朴讷为耻。”
泥蟠不滓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有补于事,泥蟠不滓,行参圣师。”
窝囊气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42章:“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知足不殆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无家可奔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虽说腰间里都有几两盘缠,却一时无家可奔。”
悲痛欲绝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大捞一把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八章:“而科股长呢,还不是每人乘机大捞一把。”
陈力就列 《论语·季氏》:“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金鼓喧天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
朝云暮雨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柳陌花丛 宋 陆游《风流子》词:“人生谁能料,堪悲处,身落柳陌花丛。”
节上生枝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也无用处也。”
数米而炊 先秦 庄周《庄子 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寻踪觅迹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
血海尸山 明·无名氏《王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闷怀顿释
距人千里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掩耳盗钟 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