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传的成语故事


一脉相传

拼音yī mài xiāng chuán

基本解释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的继承关系。

出处明 汪廷讷《三祝记 叙别》:“纯仁今日将麦舟赈济曼卿,这才是一脉相传,何愁皇天不佑。”


暂未找到成语一脉相传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脉相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堪回首 南唐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得意不宜再往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回:“包公摇头道:‘得意不宜再往,待我细细思索便了。’”
一丝不乱
青蓝冰水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谿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谆谆诰诫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云南护国起义》:“各省长官,皆能力保治安,军人尤深明大义,均任守卫地方之责,务望各以爱国勤勉,恪尽厥职,用副予视民如伤,谆谆诰诫之至意。此令。”
戎马生涯 顾笑言《爱情交响诗》:“那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去本趋末 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高诱注:“……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惨绿少年 唐 张固《幽闲鼓吹》:“喜曰:‘皆尔之俦也,不足忧矣!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答曰:‘补阙杜黄裳。’”
执箕帚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一介嫡女,执箕帚以咳姓于王宫。”
再实之根必伤 《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一时戏言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这话虽然有的,止不过一时戏言,难道奴家终身之事,只在两局棋上结果了不成!”
众心不安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京房《易传》曰:‘众心不安,君政厥妖,豕入居室。’”
卖弄俊俏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扭捏著身子百般做作,来往向人前卖弄俊俏。”
殊方异类 汉·班固《西都赋》:“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失惊打怪 宋 洪迈《夷坚三志已 善谑诗词》:“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
利令智惛 《晋书·王沉传》:“心以利倾,智以势惛。”
辨如悬河 金 王若虚《<道学发源>后序》:“故士有读书万卷,辨如悬河,而不免为陋儒……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
殁而无朽 唐·杨炯《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凭风云于异代,照日月于殊涂,死者有知,殁而无朽。”
神意自若 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
盘踞要津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先据要路津。”
渊渟泽汇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汉兴,董贾诸人,渐趋醇朴,一代文章,垂复古始,淮南又群集浮华,纲罗淫僻,渊渟泽汇,萃为此编。”
立盹行眠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我,我立盹行眠。”
施不望报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治传》:“迁偏将军。”裴松之注引《吴书》:“留意于宾客,轻财尚义,施不望报。”
如临深谷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九十八:“如潜有所得,专如临深谷,战如履薄冰,此得道之门耳。”
蓄精养锐 清昭槤《啸亭杂录 缅甸归诚本末》:“正值烟瘴炽发,钦奉谕旨,轸念士卒,仡令停兵,蓄精养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