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六受的成语故事

拼音wǔ jī liù shòu
基本解释形容不便活动,只能呆板地坐着。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9回:“这五积六受的甚么模样?可是叫亲家笑话。”
暂未找到成语五积六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五积六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水光接天 | 宋·苏轼《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斑驳陆离 | 战国 楚 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驳陆离其上下。” |
东山之志 |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一字师 | 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
化日光天 | 太平天国《太平诏书》:“尧、舜化日光天,由为君能正;禹、稷身显后狂,由为臣能正。” |
漂蓬断梗 | |
道听涂说 |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披榛采兰 | 《晋书 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
冰山易倒 | 《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
南货斋果 | 《北史·魏收传》:“尚书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货于昕、收。” |
俊杰廉悍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
苟安一隅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方今奸臣弄权,专主和议;朝廷听信奸言,希图苟安一隅,无用兵之志。” |
饫甘餍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
无地自处 | 《宋书·刘堪传》:“合门惭惧,无地自处。” |
孤恩负义 | 《后汉书·张俊传》:“臣孤恩负义,自陷重刑,情断意讫,无所复望。” |
爽然自失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翠》:“公爽然自失,而悔无及矣。” |
没仁没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卷:“似你这般没仁没义的,死了一个,又讨一个,出了一个,又纳了一个。” |
神摇目夺 | 冰心《往事》:“我神摇目夺的凝望着:近如方院,远如天文台,以及周围的高高下下的树,都逼射得看出了红、蓝、黄的颜色。” |
反本还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连服一二次,方才反本还原,知得人事。” |
山溜穿石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
论功行封 |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
亲不隔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0回:“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隔疏,后不谮先’也不知道?” |
扇风点火 | 康濯《东方红》第13章:“‘不过我觉着你们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气魄也不够大!’县长又半真半假地扇风点火。” |
慧眼独具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11回:“先帝选你做顾命大臣,可谓慧眼独具。” |
推亡固存 | 《尚书·汤誓》:“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