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人热的成语故事


不因人热

拼音bù yīn rén rè

基本解释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出处汉 刘珍《东观汉记 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不因人热的典故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来。

梁鸿虽然家里穷,但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远近都有点名气。后来,他被推举进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深造。由于缺钱用,他抽出一些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

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

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友好地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

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来煮饭。

三年后,梁鸿从太学毕业,回到家乡,娶了个名叫孟光的丑姑娘,在霸陵山隐居起来。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了统治者,结果遭到追捕。梁鸿带了孟光逃到江南地区,以当佣工为生,穷困不堪,最后悲惨死去。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因人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畅所欲言 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凤采鸾章 南朝·梁·沈约《谢齐竟陵王示永明乐歌启》:“凤采鸾章,霞鲜锦缛。”
扛鼎抃牛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表壮不如理壮 《水浒》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壮不如理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发愤自厉 章炳麟《与刘揆一书》:“夫处阴极玄黄之世,材者宜发愤自厉,复我种族。”
傲霜枝 宋 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铜头铁臂 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轰炸中》:“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五灯会元·天衣怀禅师法嗣·惠林宗本禅师》:“曰:‘中下之流,如何领会?’师曰:‘伏尸万里。’曰:‘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雅人深致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訏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知情达理 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疏忽职守
斗筲穿窬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归正邱首 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鹊巢鸠踞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奸情总论》:“甚至鹊巢鸠踞,故为失昼之枭,蛇与龟盘,反作旁观之鳖。”
喜怒无常 《魏书 杨大眼传》:“征淮堰之役,喜怒无常。”
汪洋自肆 唐 柳宗元《宣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凡为文,去藻饰之华靡,汪洋自肆,以适己为用。”
天官赐福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6回:“王氏听了,就是活神仙送了一个‘天官赐福’条子,笑道:‘你回来了好,这病减了七分之七。’”
铁打心肠 宋·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八出:“望断天涯无故人,便做铁打心肠珠泪倾。”
名门旧族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个人就是当初老相公借银子的刘员外,他是名门旧族,现有百万家财。”
铢两分寸 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
梗迹萍踪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风鬟雨鬓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千磨百折 清·曾国藩《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人怀忠愤,如报私仇,千磨百折,有进无休。”
闭关却扫 南朝 梁 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声色货利 《尚书 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