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服口不服的成语故事

拼音xīn fú kǒu bù fú
基本解释服:信服。心里信服嘴上却不承认。
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43回:“老武听了,还有点心服口不服。”
暂未找到成语心服口不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心服口不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十全大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
成败论人 | 宋 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英雄之列。” |
荦荦大端 | 《史记 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
不无小补 | 宋 朱熹《朱子全集 尚书一》:“诸家虽或浅近,要亦不无小补,但在详择之耳。” |
雅量高致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
四脚朝天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1回:“老和尚上前来争,被觉空一推,跌个四脚朝天。” |
桴鼓相应 | 东汉 班固《汉书 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平平静静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对于我们这样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经济要发展得快一点,不可能总是那么平平静静、稳稳当当。” |
餐风咽露 | 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 青天白日》:“餐风咽露,跋涉奔波。” |
地上天宫 | 宋 袁褧《枫窗小牍》上卷:“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地上天宫。” |
瞰瑕伺隙 | 清 薛福成《论不勤远略之误》:“各国莫不欲夺我所不争,乘我所不备,瞰瑕伺隙,事端遂百出而不穷。” |
以索续组 | 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上》:“贤君见抑,而贼臣是党,求诸旧例,理独有违。但此是绝笔获麟之后,弟子追书其事。岂由以索续组,不类将圣之能者乎?何其乖剌之甚也!” |
雕蚶镂蛤 | |
叩天无路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二回:“生员自小女被恶侯抢劫,叩天无路,逢人哭诉。” |
谑而不虐 | 《诗经·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矣。” |
名不符实 | 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
秋行夏令 |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
杖莫如信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八年》:“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 |
瞽言刍议 | 《南齐书·刘善明传》:“不识忌讳,谨陈愚管,瞽言刍议,伏待斧钺。” |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溜了你就别回来!走了和尚走不了庙,看你有本事守得住那点地。” |
无迹可寻 | 《宋书·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
渺然一身 | 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
池酒林胾 | 《史记·殷本纪》:“扞帝纣呴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閒,为长夜之饮。” |
窃钟掩耳 | 《晋书·宣帝纪》:“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