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问的成语故事

拼音míng zhī gù wèn
基本解释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见他这番光景,明知故问道:‘先生为着何事伤心呢?”
暂未找到成语明知故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明知故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僧不俗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
狗屁不通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5回:“柳老赖婚狼心推测,冯生联句狗屁不通。” |
长吁短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少可有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 |
反面教员 |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
大是大非 | 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大是大非,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 |
行常带经 |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传》:“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 |
德容兼备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必用心访个德容兼备的,我老爷总肯是一般相看。” |
一沐三握发 | 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知白守黑 | 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言行相符 | 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
日以继夜 | 《国语 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 |
与虎添翼 |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
鹊笑鸠舞 | 汉·焦延寿《易林》卷六:“鹊笑鸠舞,来遗我酒。” |
如法泡制 | 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两个茶房将第二箱抬到舱面上,他如法泡制,一箱书又变成了一箱半,还撕碎了几个厚纸包。” |
扼臂啮指 | 东汉 王充《论衡 感虚》:“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
日乾夕惕 | 语出《易 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
逆天行事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逆天行事的无徒子,怎与皇家做柱石。” |
清心少欲 | 《魏书·张衮传》:“出行雍州刺史,清心少欲,吏民安之。” |
韫玉待价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9回:“那明是韫玉待价之意。” |
金光盖地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何垠注:“金光盖地,出梵书。此借喻钱神之道术也。” |
河汉吾言 | 清·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足下上观千古,博观而约取之,当不河汉吾言。” |
惟肖惟妙 | |
朱阁青楼 | 宋 苏辙《黄楼赋》:“掁臂长啸,风动云兴;朱阁青楼,舞女歌童。” |
论功行封 | 《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
终食之间 |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