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喊捉贼的成语故事

拼音zéi hǎn zhuō zéi
基本解释做贼的叫喊捉贼。比喻转移目标;混淆视听以逃脱罪责。
出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贼喊捉贼,明明自己是匪,还扛着剿匪的旗号,到处剿匪。”
暂未找到成语贼喊捉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贼喊捉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乐极则忧 |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
唾手可得 | 《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
率土宅心 | 《晋书 后妃传下》:“领司徒蔡谟等上奏曰:‘嗣皇诞哲岐嶷, 继承天统,率土宅心,兆庶蒙赖。’”南朝 梁武帝《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诏》:“威惠外宣,德行内敏,群后归美,率土宅心,可立纲为皇太子。” |
刮毛龟背 | 宋·苏轼《东坡》:“刮毛龟背上,何时得成毡?” |
孤苦伶仃 | 唐 白居易《祭郎中弟文》:“孤苦零丁,又加衰疾;殆无生意,岂有宦情?” |
棋逢敌手 | 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
擗踊拊心 | 汉·扬雄《元后诔》:“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 |
空谈快意 | 毛泽东《论持久战》:“或者只是空谈快意,并不准备真正去做。” |
平步登天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滞色已开,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平步登天。” |
思不出位 | 《周易 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
几不欲生 |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
口诵心惟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讽诵之际,务令专心一志,口诵心惟。” |
季友伯兄 | 唐·宋之问《饯湖州薛司马》诗:“交深季作友,义重伯为兄。” |
意气高昂 | |
翻脸无情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蒋爷听了,暗道:‘好小子,翻脸无情,这等可恶!’” |
无丝有线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见之,无丝有线,吾之清德一旦休矣。” |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笔耕砚田 | 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
料敌若神 | 《旧唐书·郭子仪传》:“故太尉、兼中书令、上柱国、汾阳郡王、尚父子仪,天降人杰,生知王佐,训师如子,料敌如神。” |
用贤任能 |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陛下益养民爱力,用贤任能,疏远奸谀,进用忠鲠,天下悦服,边备日充。” |
自是不彰 |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
不生不死 | 《入楞伽经》第八卷:“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 |
小黠大痴 | 唐·韩愈《送穷文》:“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
身先士众 | 《旧唐书·李密传》:“公当身先士众,早定关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广也!”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