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愤图强的成语故事

拼音fā fèn tú qiáng
基本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发愤图强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发愤图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赤胆忠心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0回:“赤胆忠心扶社稷。” |
云交雨合 | 唐·李益《古别离》诗:“江回汉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 |
五合六聚 | 《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
前仆后起 | 清·黄遵宪《近世爱国志士歌》:“党狱横兴,株连甚众,而有志之士,前仆后起。” |
欺人太甚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与他一口宝剑,筵前举鼎,欺人太甚。” |
乐昌破镜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妾有乐昌破镜之忧,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为虏所惊。” |
张三李四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
表里一致 | 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
进贤进能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
生拽活拖 | 克非《春潮急》:“连团年饭也没吃,害得杜大嫂她妈妈跟在他后面追了好远,生拽活拖,差点儿把他短袄扯破。” |
干瞪眼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等他们知道了,水已经到了咱们村,他们也只能干瞪眼!” |
脸青鼻肿 | |
俯首弭耳 |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有声,似有乞怜之意。” |
蠹简遗编 | 唐 罗隐《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
变名易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
深沟固垒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我兵兼程而进,疲劳未息,宜深沟固垒,待诸侯兵集,然后合攻。” |
天粟马角 | 《史记·刺客列传论》:“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
公私交困 | 《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
过隙白驹 | 《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
使心用幸 |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早起晚眠,吃辛受苦,也不知瞒心昧己,使心用幸,做下了许多冤业。” |
吱哩哇啦 | 卢跃刚《大国寡民》:“门关住,吵架呢;吱哩哇啦打娃呢。” |
借面吊丧 | 《后汉书·弥衡传》载:汉末弥衡恃才傲物,别人问他对荀彧(字文若)的看法,他认为荀彧虽仪容堂堂,但实则徒有虚表,故答道:“文若,可借面吊丧。” |
瓦釜之鸣 | 唐·柳宗元《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铏之德。” |
奇庞福艾 | 《新唐书·李勣传》:“临事选将,必訾相其奇庞福艾者遣之。” |
顺天应命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大君代天司命,君命即是天命,天命所在,便是条意外的岔路,顺天应命,安知非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