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德不卒的成语故事


为德不卒

拼音wéi dé bù zú

基本解释卒:完毕,终了。指没有把好事做到底。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暂未找到成语为德不卒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为德不卒)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圆颅方趾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精神训》:“故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奇才异能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善刀而藏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巴三揽四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揽四。”
遗风旧俗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毛毛腾腾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1回:“见他们毛毛腾腾,北侠看着,有点诧异。”
蹈其覆辙 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耻居人下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伏念某本无他长,耻居人下。常想英豪之行事,堕乃尘凡。”
茅室蓬户 《宋书·孔淳传》:“茅室蓬户,庭草芜径,唯床上有数卷书。”
正正经经 清·李渔《怜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只说当真,原来又是说笑。”
付之梨枣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段序》:“然欲付梨枣而啬于资,素愿莫偿,恒深歉怅。”
丢盔弃甲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他在办公室里被各种意外情况搞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样子。”
无其奈何 《宣和遗事》前集:“朝廷无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
文章钜公
方正贤良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无虑无思 《魏书·李顺传》:“故言肆欲,无虑无思。”
枯槁之士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兴致勃发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9回:“梨园子弟同宫女们,歌的歌,舞的舞,饮至半酣,兴致勃发。”
曝背食芹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又《列子·杨朱》:“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
怜孤惜寡 明·徐元《八义记·赵宣训子》:“怜孤惜寡念贫穷,今日收留我运通。”
终身之恶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
见小暗大 《孔子家语 五仪解》:“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出乎意表 鲁迅《彷徨·伤逝》:“我想只要离开这里,子君便如还在我的身边;至少,也如还在城中,有一天,将要出乎意表地访我,像住在会馆时侯似的。”
行险徼幸 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行险以徼幸。”
伫结之情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愿单出一相见,以写伫结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