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的成语故事


不辱使命

拼音bù rǔ shǐ mìng

基本解释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暂未找到成语不辱使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辱使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手下留情 《庚子风云》:“在这几个当口,赵三多明明可以乘虚而入,将王成德击倒,他却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让过了。”
敦风厉俗 《魏书 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
相映成趣 朱自清《“子夜”》:“写冯云卿等三人作公债而失败,那不过点缀点缀,取其与吴赵两巨头相映成趣,觉得热闹些。”
仁浆义粟 《搜神记 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 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常胜将军 《后汉书·藏宫传》:“常胜之家,难于虑敌。”
沥胆披肝 唐 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
安然无恙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按院照旧供职,陆公安然无恙。”
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宋·陈亮《又壬寅夏书》:“富家之积蓄皆尽矣,若今更不雨,恐巧妇做不得无面馎饦。”
白雪皑皑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箭穿雁口 元·马致远《汉宫秋》:“似箭穿雁口,没个人敢咳嗽。”
明正典刑 宋 吕颐浩《辞免赴召乞纳节致仕札子》:“如是托疾,自当明正典刑;如委实抱病,伏望天慈,放臣闲退。”
庚癸之呼 《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鲁等国会盟,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回答说:“梁则无矣,粗粮有之,若登首山以呼,曰:‘庚癸乎!’则诺。”
乔迁之喜 《诗经 小雅 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自我作故 唐 刘知几《史通 称谓》:“唯魏收远不师古,近非因俗,自我作故,无所宪章。”
虚誉欺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刀枪剑戟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抱冰公事 宋 陶穀《清异录 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镂簋朱绂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管仲镂簋朱绂。”
更姓改物 《国语 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韦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援疑质理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听。”
心绪恍惚 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精神恍惚,若有所喜。”唐 王洙《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轻财好施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形亲之国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
坐地分账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还有独自无力,四五个合做伙计,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账。”
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