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头削铁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ēn tóu xuē tiě
基本解释形容极力刮削搜刮。
出处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胡士莹校注:“形容刮皮刻薄之至。为旧时俗语,明代已有之。《一笑散·夺泥燕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暂未找到成语针头削铁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针头削铁)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径情直遂 |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
在在皆是 | 清·袁枚《答友人某论文书》:“仆疑足下于诗文之甘苦,尚未深历,故觉与我争名者在在皆是,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以为其传校可必耶?”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
哀鸿遍地 | 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
发扬蹈励 | 明·唐顺之《寄赵浚谷》:“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
一来二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8回:“一来二去,眼大心肥,那里还能够有长进呢?” |
民安物阜 |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
郁抑不申 | 《北史·文苑传序》:“道撼轲而未遇,志郁抑而不申。” |
严师出高徒 | |
刻苦钻研 | 《祖冲之》:“敢于推翻前人的错结论,表现了古今杰出科学家所共有的刻苦钻研、坚持真理的精神。” |
血肉横飞 | 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 |
龙江虎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
先下手为强 | 《隋书 元胄传》:“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
日中必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
无空不入 | 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种种法规,一切措施,马上又变活了,投机是满天飞跃,无空不入。” |
缩头缩颈 |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三:“远远一条长街只看见三四个人,蹀躞着,缩头缩颈歪斜着走。” |
七舌八嘴 | 丁玲《奔》:“茶馆里又围了许多人,都把他们当做谈话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没有一句话可以暂时使他们宽心一下。” |
伏首帖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
利令智惛 | 《晋书·王沉传》:“心以利倾,智以势惛。” |
阒无人声 |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僵尸鬼》:“趋至,则破屋前后二间,阒无人声。” |
狼多肉少 | 吴茂盛《驻京办》第六章:“您想,这不是狼多肉少吗?” |
破烂流丢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六回:“当驾官即开了,捧出丹盘来看,果然是件破烂流丢一口钟。” |
枚速马工 | 《汉书 枚乘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
和衣而睡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那老道人自去收拾,关门闭户已了,来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 |
干卿何事 | 宋·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延巳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元宗尝戏延巳曰:‘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