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辞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jiā zhī cí
基本解释同“一家之言”。
出处《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暂未找到成语一家之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家之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听人穿鼻 | 《南史 张弘策传》:“徐孝嗣才非柱石,听人穿鼻。” |
跳梁小丑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
拨乱反正 | 《公羊传 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东汉 班固《汉书 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 |
忧国奉公 | 《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
扣楫中流 |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
见兔顾犬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
恣意妄行 | 《汉书 杜周传》:“曲阳侯要前为三公辅政,知赵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 |
道远知骥 | 三国·魏·曹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应对如流 | 《晋书 张华传》:“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 |
风移俗易 | 汉·班固《答宾戏》:“因势合变,遇时之容,风移俗易,乖迕而不可通者,非君子之法也。” |
黄口小儿 | 唐 许碏《题南岳招仙观壁上》诗:“黄口小儿初学行,唯知日月东西生。” |
悬磬之居 | 三国·魏·应璩《与韦仲将书》:“夫以原宪悬磬之居,而值皇天无已之雨,薪刍既尽,谷亦倾匮。” |
骋目流眄 | 《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
百灵百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1卷:“人多晓得柳庄神相,却不知其子志彻传了父术,也是一个百灵百验的。” |
新昏宴尔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以谓凡对明月与听霖雨,必须用此悲感,方可领略,则适当良友乍逢及新昏宴尔之人,必不信矣。” |
折柳攀花 | 元·周德清《蟾宫曲·别友》:“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
朝野侧目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权尊势忠,朝野侧目。” |
野有饿殍 | 唐·陆贽《祭大禹庙文》:“邦无宿储,野有饿殍。” |
铜打铁铸 |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七回:“现在只要你把书念的好好儿的,让大爷乐了,你的终身大事就是铜打铁铸的了。” |
无计奈何 | 宋·欧阳修《渔家傲》词:“愁倚画楼无计奈,乱红飘过秋塘外。” |
嚣风遂行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宋孝武帝大明二年》:“庶僚百位,专断于一司,于是嚣风遂行,不可抑止。” |
傍柳随花 | 北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侃然正色 | |
什一之利 | 东汉·班固《汉书·杨恽传》:“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