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以藏往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ī yǐ cáng wǎng
基本解释知:通“智”,机智。机智则善于积累往日的经验,以为来日的借鉴。
出处《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暂未找到成语知以藏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知以藏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杯中蛇影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鸟兽》:“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 |
尽如人意 | 宋 刘克庄《李艮翁礼部墓志铭》:“然议者但以为恩泽侯挟贵临民,安得尽如人意。” |
抹稀泥 | 老舍《我这一辈子》:“这在早年间叫做‘抹稀泥’,现在的新名词应叫着什么,我还没能打听出来。” |
求马唐肆 | 《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
才气过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视若无睹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
以心问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以心问心,忽然道:‘有计了。’” |
力倍功半 | 明 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
欺上瞒下 |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匣剑何时跃 | 唐·韦庄《冬日长安感志》诗:“未知匣剑何时跃,但恐铅刀不再铦。” |
众叛亲离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
七破八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 |
百下百全 | 汉 班固《汉书 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
计出万死 | 《宋书·武帝纪》:“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 |
面如凝脂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 |
改朝换姓 |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中国历代改朝换姓的时侯,兵权大的就争王争侯。” |
责备求全 |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于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 |
不事边幅 | 《北史 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
忘乎其形 | 郭沫若《高渐离》第五幕:“秦始皇已忘乎其形,愈摇动其身体,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 |
崇本抑末 | 《三国志·魏志·司马芝传》:“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
长驾远驭 | 清 龚自珍《安边绥远疏》:“虽有长驾远驭之君,乘兵力之盛,凿空开边,一旦不能有,则议者纷纷请弃地,或退保九边已耳。” |
分烟析产 | 《宋史·食贷志上二》:“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
金闺国士 |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二六○:“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 |
涕泪交流 | 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六:“是何微类,误我至尊,乞明验于奸人,愿不容于首恶。兴言及此,涕泪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