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观全局的成语故事


通观全局

拼音tōng guān quán jú

基本解释通:全、遍。把事情整个地加以考虑、谋划。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三江》:“大凡治事必需通观全局,不可执一面论。”


暂未找到成语通观全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通观全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秀才造反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
集思广益 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身先士卒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狼奔豕突 清 归庄《击筑余音 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击鼓鸣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侃侃訚訚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前尘影事 田汉《影事追怀录·引言》:“中国文人谈到往事喜欢叫它‘前尘影事’,意思是这些事像影子似的过去了。”
一面之雅 田汉《关汉卿》第七场:“女的我不认识,跟这关汉卿倒有一面之雅。”
大事不糊涂 《宋史·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按劳取酬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
愧天怍人 《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神灭形消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夫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
搭桥牵线
指日誓心 唐·李德裕《〈异域归忠传〉序》:“惟嗢没斯精诚上达,天诱其衷。拔自狼居之山,愿拜龙颜之主,封章沥恳,指日誓心,不夺之诚,介如石矣。”
通南彻北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功烈震主 宋·李觏《袁州州学记》:“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海盟山咒 明·梁辰鱼《醉太平·暮愁闺怨》套曲:“海盟山咒,都随一江逝水东流。”
小中见大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二卷:“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怜贫惜老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2回:“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
插科使砌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
深壁固垒 《晋书·蔡豹传》:“宜顿兵所在,深壁固垒,至秋不了,乃进大军。”
游荡不羁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七卷:“殊少为士人,游荡不羁。”
烦文缛礼 《朱子语类》卷二四:“秦之所谓损益,亦见得周末许多烦文缛礼如此,故直要损其太过,益其欠处,只是损益得太甚。”
鹄峙鸾翔 清蒲松龄《拟上万几之暇临摹法书特赐诸臣御书各一幅群臣谢表》:“迨后羲献齐名,喜行间之萦蛇绾蚓;柳颜并着,惊纸上之鹄峙鸾翔。”
移山跨海 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列子》有移山跨海之谈,《淮南》有倾天折地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