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悲魄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g xīn bēi pò
基本解释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出处《宋书·周朗传》:“是杀人之日有数途,生人之岁无一理,不知复百年间,将尽以草木为世邪,此最是惊心悲魄恸哭太息者。”
暂未找到成语惊心悲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惊心悲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钻牛角尖 | 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 |
价重连城 | 唐·韦庄《乞彩笺歌》:“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 |
兵贵先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
不屈不挠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
无能为役 |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
三媒六证 |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
跌跌滚滚 | |
胸中无数 |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切都是胸中无'数',结果就不能不犯错误。” |
风尘物表 | 宋·马永易《实宾录》:“晋王戎目王衍,自然是风尘物表。” |
日诵五车 | 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 |
殷鉴不远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
炫巧斗妍 |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视夫专崇末技、炫巧斗妍而无实义者,犹为质胜于文。” |
背盟败约 | 宋·苏辙《六国论》:“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
临去秋波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
挂冠而归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 |
急痛攻心 | |
逢场竿木 | 语出《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
一语成谶 | |
孽根祸胎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
年老力衰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9回:“因他年老力衰,将买卖收了,临别时就将此楼托付我了。” |
月过中秋 | 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若遇那铅逢发处须当采,若是那月过中秋下手迟。” |
朝成暮徧 | |
笑不可仰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芳云又掩口语姝,两人皆笑不可仰。” |
一时伯仲 | 清·吴兰馨《绛蘅秋·秋社》:“看这怡蕉客所作诸诗,可的是一时伯仲呢!” |
山峙渊渟 | 晋·葛洪《抱朴子·审举》:“逸伦之士,非礼不动,山峙渊渟,知之者希,驰逐之徒,蔽而毁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