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生殉国的成语故事

拼音juān shēng xùn guó
基本解释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暂未找到成语捐生殉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捐生殉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奇货可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吕不韦列传》:“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
流风馀俗 | |
飞扬跋扈 | 《北史 齐纪上 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
许许多多 |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有许许多多的工作要做。” |
艳紫妖红 | 《渚山堂词话》卷二引元·白朴《玉耳坠金环》曲:“肯羡狂蜂殢蝶,艳紫妖红。” |
水里纳瓜 |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
死亡无日 | 《旧唐书·李密传》:“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弊,大敌一临,死亡无日矣!” |
修桥补路 |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我贾仁也会斋僧布施,盖寺建塔,修桥补路,惜孤念寡,敬老怜贫。” |
九州四海 |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
明抢暗偷 | 碧野《大巴山人》:“最使她痛恨的是,有些坏人滥伐森林,把木材明抢暗偷运出山去贩卖。” |
一棒一条痕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十卷:“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
横行不法 | 《辛亥革命》:“福建漳浦县天主教民,平日横行不法,县令又极意袒护,故平民衔恨次骨。” |
虎口拔牙 |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
长痛不如短痛 | 梁实秋《腌猪肉》:“他以为长痛不如短痛,离婚是最好的结束。” |
割地求和 | 《史记·平原君列传》:“故不如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 |
北风之恋 | 南朝 梁 萧统《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函矢相攻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 |
膺箓受图 | |
粗心大气 | 宋·朱熹《朱子语类·读书法》:“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终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
熔于一炉 |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 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
伤风败化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 |
提奖后辈 | 《北史·魏收传》:“然提奖后辈,以名行为先,浮华轻险之徒,虽有才能,弗重也。” |
莫余毒也 |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
布衣粝食 | 唐·房鲁《上节度使书》:“其愧非愧,布衣粝食,僮饥蹇驴也,所以愧者,彼何人也,予何人也。” |
养生送终 | 东汉·班固《汉书·货殖传序》:“五谷六畜及至鱼鳖鸟兽雚蒲材干器械之资,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