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如之何的成语故事


无如之何

拼音wú rú zhī hé

基本解释犹言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

出处《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暂未找到成语无如之何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如之何)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炉火纯青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体恤入微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魄消魂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
博而不精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倒屣而迎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一日,曹往谒之,李倒屣而迎。”
户枢不蠹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不敢后人 邹韬奋《抗战以来》:“凡遇党政当局对抗战建国积极方面有所号召,亦无不竭诚响应,不敢后人。”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荀子·儒效》:“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一虎不河 《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装孙子 刘心武《钟鼓楼》第六章:“他对事物最严厉的批评是:‘甭装孙子!’”
辞金蹈海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倾箱倒箧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倾箱倒箧的寻个遍,只是不见。”
一己之私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仅以身免 战国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更长漏永 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我为你呵挨了些更长漏永,受了些裘寒枕冷。”
乘兴而来 《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一步一趋 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易如破竹 明·陶宗仪《辍耕录·檄》:“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
鹤短凫长 《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岁聿云暮 《魏书·乐志》:“既岁聿云暮,三朝无远,请共本曹尚书及郎中部率呈试。”
以微知着 宋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着。”
大同境域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景星凤皇 唐韩愈《与少室李拾遗书》:“朝廷之士,引颈东望,若景星凤皇之始见也,争先睹之为快。”
发愤忘餐 《魏书·高允传》:“拔萃衡门,俱渐鸿翼,发愤忘餐,岂要斗食。”
累块积苏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暨及化人之功,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