褴褛筚路的成语故事


褴褛筚路

拼音lán lǚ bì lù

基本解释指穿着破衣,驾着柴车,开发山林,形容开创者的艰辛。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褴褛筚路的典故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军攻打郑国,郑国派大夫皇戍到晋国求援,并称楚人很骄傲,现在出兵可以大败楚军。下军副将栾书极力反对,说楚王灭庸以后经常教育百姓不要忘记楚国先君若敖开创基业时筚路蓝缕的生活。晋国出兵,结果被楚军打败。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褴褛筚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义断恩绝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平平淡淡 钱钟书《围城》:“像现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这也是顶好的,至少是顶舒服的。”
自作自受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平铺直叙 明 祁彪佳《远山堂曲品 具品 狐裘》:“记孟尝君事,平铺直叙,祥略稍未得法。”
达权知变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碎心裂胆 《四游记·萧后吕客谈兵》:“仗臣平生所学,排上南天七十二阵,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将碎心裂胆,无计所出矣。”
不露锋铓
狂朋恠友
踌躇不前 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牝牡骊黄 宋 陈亮《祭潘叔度文》:“叔度独略其牝牡骊黄而友其人,关其休戚,悯其不自容于世。”
通首至尾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说了一遍。”
蕙质兰心 宋·柳永《离别难》:“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咏月嘲风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禾黍故宫 清 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
通同作弊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
山雨欲来 郁达夫《大风圈外》:“这一种不平,怨愤,与被压迫的悲啼,以及人心跃跃山雨欲来的空气,实在还不只是一个教会学校里的舆情。”
恭候台光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敬治薄酒,恭候台光。”
诸行无常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杜微慎防 《明史·胡松传》:“松言边兵外也而内之,武库仗内也而外之,非所以重肘腋,杜微慎防也,执弗许。
斟酌损益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羝羊絓棘 章炳麟《哀陆军学生》:“进退道穷,羝羊絓棘。”
惘若有失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精散思越,惘若有失,非敢羡宠光之休。”
气忍声吞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少头没尾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6回:“这是王贤弟你办的事,少头没尾的。”
恃强争霸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一回:“只为他生在恃强争霸、政出权门的春秋时代,和他所抱的王道主意,有些扞格不通,以致栖栖皇皇了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