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远翥的成语故事

拼音gāo xiáng yuǎn zhù
基本解释翔:回旋而飞;翥:飞举。形容避世隐居。
出处宋·范仲淹《灵鸟赋》:“灵鸟灵鸟尔之为禽兮,何不高翔而远翥,何为号呼于人兮。”
暂未找到成语高翔远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翔远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学然后知不足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统一战线 |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目前的时局,要求我们勇敢地抛弃关门主义,采取广泛的统一战线,防止冒险主义。” |
心术不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不想今日去往无门,非在位次低微,且王伦只心术不定,语言不准,难以相聚。” |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隋侯之珠 | 《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淮南子 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
茫无端绪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五》:“男子不知何自来,亦无识者,研问邻里,茫无端绪。” |
志枭逆虏 |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
离析分崩 | 郭沫若《新华颂·顶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个的侵略阵营已经开始着离析分崩。” |
春来秋去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山坡羊》:“春来秋去泉东泻,芳颜不似前潇洒。” |
气咽声丝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气咽声丝。” |
惊慌无措 | 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更深夜静,不提防汉兵直抵矶下,鼓噪而前,惊慌无措。” |
临去秋波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
踵足相接 | 明·张居正《答列卿毛介川书》:“今之士大夫,冠缨相摩,踵足相接,一时号为交游者,盖不少矣。” |
久旱逢甘雨 | 宋 洪迈《容斋随笔 四笔 卷八 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
荏苒日月 | 梁启超《三十自述》:“欲草一中国通史,以助爱国思想之发达,然荏苒日月,至今犹未能成十之二。” |
一命归阴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9回:“兰生一铜人横扫过去,打着穆春腰肋,一命归阴。” |
歪歪扭扭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扛了一篓子果子,就压得歪歪扭扭叫叫喊喊的,还要称雄呢!” |
解衣抱火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
躭惊受怕 | |
玩日愒时 | 清·谭嗣同《兴算学议·浏阳兴算学记》附录《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其质地不近不能造就,及玩日愒时并无门径,应避贤路,兼重既禀,若是者去;规避不与者,亦即开缺。” |
询谋佥同 | 《尚书·大禹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 |
抚今思昔 | 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
遗芳馀烈 | |
痛不堪忍 | 宋·洪迈《夷坚丁志·陈通判女》:“过岭下,小石损我足,仆地移时,至今犹痛不堪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