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而不办的成语故事

拼音bāo ér bù bàn
基本解释包:包揽。把事情包揽下来却不办理。
出处杨植霖《若飞同志在绥远狱中》:“一种是国民党的包而不办的办法,一种是共产党的发动群众奋起抗战的路线。”
暂未找到成语包而不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包而不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连珠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
寿终正寝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1回:“纣王立身大呼曰:'你道朕不能善终,你自夸寿终正寝,非侮君而何!” |
囊萤照书 | 《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击石弹丝 | 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
知行合一 |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 |
多事之秋 | 唐 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
高官显爵 | 明·徐元《八义记·猜忌赵宣》:“顺我者高官显爵,逆我者灭族亡身,正是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
沧海一粟 | 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玉箫金管 | 唐·李白《江上行》:“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宋·周邦彦《蓦山溪》词“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
独是独非 | 《旧唐书 忠义传上 王义方》:“天子置三公,九卿……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亦不可独是独非,皆由圣旨。” |
答问如流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6回:“此时秦宓语言清朗,答问如流,满座皆惊。” |
仗义执言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驷不及舌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
目光远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冰魂素魄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
颊上三毛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巧艺》:“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
饱食终日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
纷华靡丽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安帝纪》:“嫁娶送终,纷华靡丽。” |
朝更夕改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适来又在王伯当面前,说他做人好,怎么朝更夕改,又说他不好?” |
久怀慕蔺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
弊衣箪食 | 《周书 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
痛深恶绝 | 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冠家为敌,帮着钱默吟和金三爷到冠家叫闹,打架。” |
光阴如电 | 明·陆采《怀春记·青销相窥》:“光阴如电逝难追,百岁开怀能几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