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情上达的成语故事

拼音xià qíng shàng dá
基本解释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出处语出《管子 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暂未找到成语下情上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下情上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有条不紊 |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白驹过隙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雕文刻镂 | 东汉·班固《汉书·景帝纪》:“雕文刻镂,伤农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也。” |
蒲鞭示辱 | 《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
绝顶聪明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一说便会,一会便已记得。” |
负弩前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
色艺无双 |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第五卷:“小旦马大保,为美臣子,色艺无双。” |
革图易虑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谭传》:“若乃天启尊心,革图易虑,则我将军匍匐悲号于将军股掌之上。” |
亡国灭种 | 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
无人之境 | 宋 杨万里《国势中》:“不茸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 |
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 黄人《<清文汇>序》:“引绳墨,立橅型,如村塾之训蒙,如琐院之课士,俾千形一貌,百喙一声。” |
红颜白发 | 明·张伯纯《收江南·寿康对山太史》曲:“看了这红颜白发老风流,觑的那今来古往似蜉蝣。” |
胸中丘壑 | 《宣和画谱》:“于是落笔则胸中邱(丘)壑尽在眼前。” |
仅以身免 | 战国 乐毅《报遗燕惠王书》:“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 |
源清流净 | 明·无名氏《怒斩关平》第一折:“你是花根本绝,源清流净,端的不虚名。” |
避毁就誉 | 《墨子 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支之苟道,受枉何伤?” |
齐量等观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子安》清·何守奇评:“齐量等观,则词林诸公,安非出于造物之戏也?” |
鹤吊陶母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忽有二客来吊,不哭而退,仪服鲜异,知非常人,遣随视之,但见双鹤冲天而去。” |
疑行无成 | 《商君书·更法》:“臣闻之,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
插架万轴 | 语出唐·韩愈《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 |
唾手可待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 |
祈晴祷雨 |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拳中。” |
吹毛求瑕 |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
聚族而居 |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
追悔无及 | 汉·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