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仰秣的成语故事

拼音sì mǎ yǎng mò
基本解释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处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
暂未找到成语驷马仰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驷马仰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铺张浪费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
不二法门 | 《维摩诘经 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忍俊不禁 |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
意味深长 | 宋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
四海九州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强人所难。” |
门不夜关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郑子产传》:“子产为相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 |
铢铢较量 | 清·陈确《原教》:“荀告韩杨,各是所见,铢铢较量,可谓愚甚。” |
唐突西施 | 梁启超《诗话》:“更会串一戏,曰《易水饯荆卿》,其第一幕‘饯别’内,有歌四章,以《史记》所记原歌作尾声,近于唐突西施,点窜《尧典》。” |
熊罴入梦 | 《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
指冬瓜骂葫芦 | |
獐麇马鹿 | 《西湖志余》卷二十五:“杭州人言举止仓皇者曰獐麇马鹿,盖四物善骇,见人则跳跃自窜。” |
明光铮亮 | 西虹《家》:“窗户上的大玻璃明光铮亮。” |
前目后凡 | 《公羊传·僖公五年》:“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
耳边之风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听说,只当耳边之风。” |
不知轻重缓急 |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一面之识 |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
老成见到 | 清 孔尚任《桃花扇》第三十二出:“有理,有理!老成见到之言,句句合着鄙意。” |
入国问禁 | |
气势熏灼 | 《清史稿·索额图等传论》:“康熙中,满洲大臣以权位相尚者,惟索额图、明珠,一时气势熏灼。” |
饰垢掩疵 | 《魏书·萧宝夤传》:“无不苟相悦附,共为唇齿,饰垢掩疵,妄加丹素,趣令得阶而已,无所顾惜。” |
出谋画策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
红飞翠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 |
神不收舍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三卷:“余曰:‘此神不收舍,服以补剂,静心调养,自能安痊。’” |
锵金鸣玉 | 唐·骆宾王《帝京篇》:“绣柱璇题粉壁映,锵金鸣玉王侯盛。” |
同心叶力 | 宋·欧阳修《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臣闻自古帝王致治,须待同心叶力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