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胥之哭的成语故事


包胥之哭

拼音bāo xū zhī kū

基本解释包胥:春秋时楚国大臣申包胥。比喻到别国哀求援兵。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


包胥之哭的典故

春秋时期,诸侯混战,吴国进攻楚国,楚国大败。楚国大臣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救,秦哀公举棋不定,迟迟不发兵救楚。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深受感动,就答应出兵救援楚国。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包胥之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恶衣恶食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骂骂咧咧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9回:“屋内又有徐庆,嘴里是骂骂咧咧的,手中这口刀是神出鬼入。”
楚弓遗影 《晋书·乐广传》:“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首当其冲 晋 陈寿《三国志 公孙瓒传》裴松之注引《献帝春秋》:“盖闻在昔衰周之世,僵尸流血,以为不然,岂意今日身当其冲。”
黄袍加体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爱才好士 《晋书 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养虺成蛇 《国语 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半真半假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庸中皎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上叹曰:‘卿庸中皎皎,铁中铮铮也。’”
簇锦团花 明 郭勋《英烈传》第一回:“正出朝门,恰遇知心好友,现做太尉,叫做哈麻,领着一班女乐,都穿着绝样簇锦团花白寿衣,都戴着七星摇拽堕马妆角髻,都履着绒扣锦帮三寸凤头鞋……约有五十余人进宫而来。”
周游列国 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混混沄沄 清·龚自珍《明良论》:“举辱国以辱其家,辱其身,混混沄沄,而无所底,厥咎上达下,像似水。”
恶言泼语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恶言泼语,伤犯那些众人。”
一举两全 《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忙中有失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6回:“这是他忙中有失,也是命中造定,归咎何人?”
豕突狼奔 明 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放诞风流 《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十七而寡,为人放诞风流,故悦长卿之才而越礼焉。”
神流气鬯 明·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一问》:“夫弈叶承平,法守已定,庶事循习,玩猲易生,而君臣之相与如此,是以神流气鬯,天地太和。”
头白齿豁 清·汪琬《答陈蔼公论文书》:“年比四十,而精气衰耗,头白齿豁。”
抚今思昔 秦牧《长街灯语一九七九年的晨钟》:“抚今思昔,心头掀起了思想的浪花。”
百计千方 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缺三短四
尸居龙见 《庄子 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曳兵之计 郭希仁《从戎纪略》:“伯英进兵甚猛,谨防中敌曳兵之计。”
澄思寂虑 《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乾晖常于郊居其禽鸟,每澄思寂虑,玩心其间,偶得意即命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