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墨烂然的成语故事

拼音zhū mò làn rán
基本解释朱墨:朱笔和墨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
出处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贾田祖》:“田祖好学,多所瞻涉,喜《左氏春秋》未尝去手,旁行斜上,朱墨烂然。”
暂未找到成语朱墨烂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朱墨烂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稳操胜算 |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
牛刀小试 | 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 |
单刀直入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若是作家战将,便须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
两相情原 | |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 程树榛《大学时代》第二十五章:“‘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你是个能下功夫的人,有肯动脑筋,自然都能干出个眉目来。” |
永志不忘 |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切齿腐心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 |
承平盛世 | 《汉书·食货志》:“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 |
不胜其苦 | 唐 白行简《李娃传》:“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 |
逢君之恶 | 《孟子·告子下》:“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
高堂广厦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高堂广厦,玉宇琼楼,是坟山上起得的享堂。” |
旧念复萌 | 明·汪廷讷《狮吼记·摄对》:“此妇今虽放回,恐其旧念复萌,为害不小。” |
函矢相攻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 |
蝉衫麟带 | 唐·温庭筠《舞衣曲》:“蝉衫麟带压愁香,偷得莺簧锁金缕。” |
千里姻缘一线牵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自古道:'千里姻缘一线牵'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线,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 |
进可替否 |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
前俯后合 | |
长恶靡悛 | 《隋书 炀帝纪下》:“朕以许其改过,乃诏班师,而长恶靡悛,宴安鸩毒,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
以一奉百 | 汉 王符《潜夫论 浮侈》:“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 |
福衢寿车 | |
茅茨不翦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
放烟幕弹 | |
一念之误 | 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
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 |
薰风解愠 | 《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