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迷不寤的成语故事

拼音suí mí bù wù
基本解释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出处唐·元稹《拓村镇州制》:“如王迁凑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暂未找到成语遂迷不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遂迷不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闻声相思 | 《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
强中自有强中手 | 元·无名氏《隋何赚风魔蒯彻》第三折:“你个萧何休夸蒯彻舌,这的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
解甲休兵 |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
神通广大 |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师曰:‘你神通广大,去必无妨。’” |
车量斗数 | 清·秋瑾《精卫石》第一回:“这真是……车量斗数的功德,为什么倒无人肯做呢?” |
谁是谁非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
不登大雅 | 见“不登大雅之堂”。 |
为法自弊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毒蛇猛兽 |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在人同兽争的时代,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 |
能者为师 |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
面冷言横 | 高阳《清宫外史》:“格尔思表示,条约改议,外国尚有之,罪使从古未有。面冷言横。” |
好谋无断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高举深藏 | 明·无名氏《拔宅飞升》第三折:“者莫他高举深藏,你看我驾天风定然赶上,则好去深渊中躲避灾殃。” |
禽兽不如 | 《晋书·阮籍传》:“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 |
当头对面 | |
知必言,言必尽 | |
遗恨终天 | 佩蘅子《吴江雪》第十六回:“则我之身虽死犹幸,他日殉节,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娘,害他涉险,计不出此,遗恨终天矣!” |
夫妻店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这是老规矩,也是这个夫妻店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吃喝了。” |
疾风扫落叶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
遗艰投大 | 明·海瑞《赠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不深责之官,变之于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
恣无忌惮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承辉做了帐房,一切上下人等,都是自己牙爪,是恣无忌惮的了。” |
予人口实 | |
流血漂杵 | 宋·陆游《禹庙赋》:“流血漂杵,方自此始。” |
烦心倦目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
一长二短 | 清 李渔《凰求凤 假病》:“若有一长二短,叫我怎生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