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腹割衿的成语故事

拼音zhǐ fù gē jīn
基本解释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出处《元史·刑法志·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
暂未找到成语指腹割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指腹割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别有用心 | 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言语之处,真别有用心处。” |
高顾遐视 |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书》:“某鄙朴戆讷,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识不足以达时务,然守愚,孑然莫与,徒望望然高顾遐视而不合于时,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讪,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
口是心苗 | 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氤氲篆烟袅,昏惨剌银灯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报。暗觑清霄,盼梦里他来到。却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频频叫。” |
今蝉蜕壳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回:“被小将使一个金蝉脱壳之计,撤身得空,把这和尚拿来,奉献大王,聊表一餐之敬。” |
歪打正着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将药煎中,打发晁大舍吃将下去,谁想歪打正着,又是杨太医运气好的时节,吃了药就安稳睡了一觉。” |
仁人义士 | 明·方孝孺《云敝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
福如东海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
背本趋末 | 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上》:“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冷板凳 | 清·李渔《怜香伴·毡集》:“下官自从选了这个穷教官,坐了这条冷板凳,终日熬姜呷醋,尚不能勾问舍求田,哪里再经得起进口添人。” |
话中带刺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因此待亲家母面上冷落,话中带刺。” |
孽海情天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孽海情天’。” |
无施不效 | 《荀彧别传》:“与彧戮力同心,左右王略,发言授策,无施不效。” |
言之不尽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簪记·陈母投亲>》:“欲说交颐两行,言之不尽,他们亲自到门墙。” |
烂若披锦 |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
风发泉涌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两样功夫互乘,属题构思,竟成了风发泉涌。” |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呼来喝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这菩萨卖弄神通,把老孙这等呼来喝去,全不费力也!” |
剑态箫心 | 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 |
一而光 | |
熊虎之士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
齐心一致 | 毛泽东《论持久战》:“此时我们的任务,在于动员全国民众,齐心一致,绝不动摇地坚持战争,把统一战线扩大和巩固起来。” |
大度包容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回:“这事情自以为不办为是。倘若嫂夫人是大度包容的呢,自然没得话说。” |
依翠偎红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不如且讨红裙趣,依翠偎红院宇中。” |
金人之箴 | 《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