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宜的成语故事

拼音gè dé qí yí
基本解释谓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出处《荀子·正论》:“圣王在上,图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暂未找到成语各得其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各得其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鹬蚌相争 | 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
毕其功于一役 |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
情人眼里出西施 | 清·翟灏《能人编·妇女》:“情人眼里出西施,鄙语也。” |
狼餐虎咽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
追风蹑影 | 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
顶踵捐糜 | |
前不巴村,后不巴店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小人子母二人贪行了些路程,错过了宿店。来到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贵庄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
明火执杖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
勇而无谋 | 晋 陈寿《三国志 荀攸》:“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 |
追根求源 | 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
雪虐风饕 |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
铜琶铁板 | 宋 俞文豹《吹剑续录》:“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外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
箪豆见色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 |
完事大吉 | 庐隐《东京小品》:“用肥皂乱擦了一遍,又跳到池子里洗了洗,就算完事大吉。” |
拍板成交 | |
政平讼理 | 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 |
神超形越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
力钧势敌 | 《逸周书·史记》:“昔有南氏,有二臣贵宠,力钧势敌,竞进争权,下争朋党。” |
众口销金 | 汉 焦赣《易林 萃之巽》:“众口销金,愆言不验。” |
遐迩着闻 | |
埋名隐姓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八卷:“后遂化鹤回家,埋名隐姓,生下你兄弟姊妹,幸今都已长成。” |
避祸求福 | 《后汉书 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
贪心妄想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升仙记·设计害愈>》:“我看你人生在世不久长,贪心妄想何时用。” |
局地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