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火寝薪的成语故事

拼音bào huǒ qǐn xīn
基本解释抱火:捧着火种;寝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机潜伏,人安于险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机即将出现。
出处汉 贾谊《上陈政事疏》:“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
暂未找到成语抱火寝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抱火寝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见钟情 | 清 墨浪子《西湖佳话》:“乃蒙郎君一见钟情,故贱妾有感于心。” |
威风凛凛 | 元 费唐臣《贬黄州》:“见如今御台威风凛凛,怎敢向翰林院文质彬彬。” |
黄发鲐背 |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虽复黄发鲐背,犹自觉所经俄顷,况其短者乎?” |
先忧后喜 |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您稳放着个先忧后喜,我空怀着个有苦无甘。” |
根株附丽 | 明·唐顺之《与周约庵中丞论项守》:“又自罗翁当国,为缙绅所辐辏,而永嘉之人根株附丽,攫美官鼓声势者尤众。” |
转忧为喜 | 明 陆采《怀香记 池塘唔语》:“解双眉转愁为喜,订芳期欢声和气。” |
一搭两用 | |
劲骨丰肌 | 唐·张怀雚《书断》:“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 |
风雨连床 | 清·秋瑾《挽故人陈阕生》:“回忆省垣聚首,风雨连床,曾几何时,谁怜一别,竟无会面之期。” |
自视甚高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6回:“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便不相强。” |
杂采众说 | |
以口问心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程元玉]随又忖道:‘妇人之言,何足凭谁!况且他一顿饭钱,尚不能预备,就有惊恐,他如何出力相报得?’以口问心,行了几里。” |
匹夫之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朱儁传论》:“故梁衍献规,山东联盟,而舍格天之大业,蹈匹夫之小谅,卒狼狈虎口,为智士笑。” |
重睹天日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龙飞相公》:“但深在九地,安望重睹天日乎!” |
刚柔相济 | 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当唯义是务,唯国是康。何者?金木水火以刚柔相济,然后克得其和,能为民用。” |
盈满之咎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折像传》:“吾门户殖财日久,盈满之咎,道家所忌。” |
时不可逢 | 《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可逢。” |
敬老怜贫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
忘乎其形 | 郭沫若《高渐离》第五幕:“秦始皇已忘乎其形,愈摇动其身体,愈向高渐离身旁走去。” |
孳蔓难图 | 《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
分毫不值 | 《天雨花》第二七回:“人间信佛者多,谤佛者少,惟左丞相不信虚无,专辟佛教,说我等寂灭门中,分毫不值。” |
千依百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么,他千依百顺。” |
进贤黜佞 | 《魏书·崔光传》:“博采刍尧,进贤黜佞。” |
减灶之计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
洗兵牧马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