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脉缓灸的成语故事

拼音jí mài huǎn jiù
基本解释比喻用和缓的办法应付急事。也比喻诗文在进行中,故意放松一笔,以造成抑扬顿挫之势。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要不急脉缓受,且把邓翁的话撇开,先治他这个病源,只怕越说越左。”
暂未找到成语急脉缓灸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急脉缓灸)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倾家荡产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董和传》:“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
凤友鸾交 | 元·汤式《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套曲:“烘散燕子莺儿,拆散凤友鸾交。” |
恨相知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
橙黄橘绿 | 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神思恍惚 | 唐 无名氏《郑德磷》:“德磷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仰。” |
意气相合 |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
收园结果 |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想着他开疆土将君王佐,这的是收园结果。” |
见机而作 | 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 应机》:“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 |
十步香草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一木难扶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巨闻:‘大厦将倾,一木难扶。’目今库藏空虚,民日生怨,军心俱离,总有良将。” |
擢发难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擢贾之发以续之罪,尚未足。” |
步步紧逼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韩太太一句不让,步步紧逼。” |
泰山鸿毛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恬不知耻 | 宋 吕祖谦《东莱博议 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
冰消雾散 | 北周 庚信《周大将军琅邪定公司马裔墓志铭》:“都督始州诸军事,蛮夷恃险,狼顾鸱张,高山寻云,深谷无景,九地纵横,三门起伏,危峰马束,水险桥飞。遂得谷静山空,冰消雾散。” |
鹅毛大雪 |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大而化之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
岁月蹉跎 | 明 许三阶《节侠记 闺忆》:“你我蓬飘岭南,岁月蹉跎,音书断绝。” |
无兄盗嫂 | 语本《汉书·直不疑传》:“人或毁不疑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特毋柰其善盗嫂何!’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 |
威凤片羽 |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诗话·费鹿峰诗笺》:“泛然酬应之作,犹是七子遗响,集未必存,威凤片羽,亦不可轻弃也。” |
镂脂翦楮 | 清·何绍基《使黔草》自序:“其人之元成,浮务文藻,镂脂翦楮,何益之有?” |
词穷理尽 | 唐·崔致远《萧遘相公书》之二:“仰干陶冶,敬托笺毫,始知调急声哀,唯愧词穷理尽。” |
锋镝余生 | |
引线穿针 | 汉 刘向《说苑 善说》:“缕困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明 周楫《西湖二集》卷一二:“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
罪恶昭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