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贤相厄的成语故事


两贤相厄

拼音liǎng xián xiāng è

基本解释厄:迫害。指两个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两贤相厄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手下大将季布的母弟丁公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丁公为项羽攻打处于困窘中的刘邦,把刘邦围困在彭城西,短兵相接。刘邦急了,就与季布找到丁公,希望不要两贤相厄。于是丁公带兵退去,刘邦才得以解围。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两贤相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暴殄天物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似是而非 先秦 孔子《孟子 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犯上作乱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将心比心 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掐头去尾 蒋子龙《拜年》:“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
倒行逆施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高谈弘论 晋·袁宏《后汉记》第四卷:“尝疾俗儒高谈弘论,不切时务。”
功成业就 范长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岳飞功成业就之时,即高宗寝时不安之日。”
道不相谋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窥见一斑 《高子遗书 会语九八》:“一向不知阳明、象山学问来历,前在舟中似窥见其一斑。”
直言勿讳 清 张廷玉《明史 弋谦传》:“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
断梗飘蓬 宋 石季友《清平乐》:“自怜俗状尘容,几年断梗飘蓬。”
亡国破家 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牵肠萦心 叶圣陶《线下·一个青年》接信后竟置之不答,那种牵肠萦心的期待不将把血管都绞破么!”
目下十行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
普普通通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0回:“这一声,在别人听来只是普普通通的声气,不晓得什么道理,一进月英耳朵就宛如当头起个青天霹雳。”
流光瞬息 明 徐霖《绣襦记 鸣珂嘲客》:“流光瞬息驹过隙,莫把青春枉抛掷。”
口吐珠玑 元 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口吐珠玑,有贯世之才。”
烟视媚行 《吕氏春秋·不屈》:“人有新取妇者,妇至,宜安矜,烟视媚行。”
酒阑人散 唐·蒋防《霍小玉传》:“时春物尚余,夏景初丽,酒阑宾散,离思萦怀。”
闲言淡语 马烽《吕梁英雄传》:“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
狂悖无道 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汉大臣征贺为嗣,即位,狂悖无道。”
河决鱼烂 清·王夫之《读通监论·晋武帝》:“孰如近在汾晋之间,使我不轨之士民,教猱伥虎,河决鱼烂于腹心乎?”
救燎助薪 明·张煌言《答越安抚书》:“名为息黥补劓,实则救燎助薪,宜人心之不服者也。”
意切言尽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